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于近日在天津盛大开幕,作为达沃斯能源领域的“熟客”,笔者非常有幸再次参与了这次会议。

  本次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创新,创造价值”。就主题而言,本次达沃斯论坛所关注的内容与以往相比,似乎更加强调“未来”的概念,同时也更加注重创新与改革。

  “未来”是相较过去而言的,强调的是创新与改革。因此,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被不断提及,而“数据革命、纳米革命、机器人革命、能源革命、神经科学革命”等技术革命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对笔者而言,最为关心的当然是与能源相关的议题。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此次达沃斯论坛对于清洁能源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这与国际大 环境和我国近年来遭遇雾霾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本次达沃斯论坛的部分议题,也透露出未来我国能源改革的方向和立足点,值得关注。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强调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事实上,能源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如此。

  目前能源行业改革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能源行业改革将带来比较大的社会经济成本,而这个成本往往是大家不愿意见到和承受的,能源领域的很多改革因此进展缓慢或搁浅。

  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在本质上存在一些区别,除了能源作为基础产品,影响所有经济活动和生活水平,能源行业还有代际影响,即影响的不仅是当代人,也会对下一代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能源改革的成本总是不可避免的,而在现阶段进行改革,我们的承受能力和控制力都已经增强了。但如果现阶段放任能源过度消费和环境污染,这将会给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成本。因此,在思考权衡能源改革的时候,应当具有全局观。

  应当注意到,中国对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已经出现了一些意识上转变和政策转向。对于中国而言,过去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系统基本上是煤炭系 统,这是无法回避的。煤炭黄金十年的产能扩张带来的弊端逐渐凸显,与低碳转型和雾霾治理不可调和。因此,针对煤炭产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煤炭消费或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年消费量大约在42亿~45亿吨。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而言,煤 炭消费量峰值的到来是利好,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这将是巨大的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涉及煤炭产业发展,也涉及消费者的能源成本分摊。

  在低碳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中国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已经很迫切。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要在保证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清洁发展,核电是绕 不过去的命题。在达沃斯论坛上,核能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也透露出中国重启核电的信号。目前中国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17台,装机容量1474万千 瓦;在建核电机组共29台,装机容量达316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的容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从清洁发展同时兼顾能源成本的内在要求出发,是世界上最迫切要发展核电的国家之一。相比较其他可再生能源,核电效率高,供应稳定,并且成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然,核电的安全问题需要慎之又慎。

  本届达沃斯论坛也特别关注中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透露出现阶段低碳转型迫切性,也预示着清洁能源发展将会出现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我们期待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的战略规划和支持力度。

  另外,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低碳化问题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是挑战,也是机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效率对城镇化至关重要,而更多地将太阳能、风能和智能电网等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可以与城市的整体低碳规划结合起来。

  与能源相关的除了能源利用与能源体制改革以外,能源消费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雾霾治理在本次达沃斯论坛均受到关注。应该意识到,由于能源的特性,能 源革命将不可避免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增长、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等等。能源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政府不能在经济 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作出比较好的平衡,那么能源改革的难度将被放大。因此,在谈论中国的能源问题时,应当从更多的维度予以关注。

  本届达沃斯论坛还特别开辟了“能源革命”分论坛,主要从能源技术革新的角度诠释“能源革命”。

  在这场分论坛中,几位专家从智能电网、纳米电池、第四代核电以及水力压裂等新技术出发,讨论了能源新技术将会给“未来”带来的种种变化,这些新的技术已经不再遥远。我们十分期待这些技术在中国能够有广泛的运用,从技术进步的层面实现中国能源领域的“升级”。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09-23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0

话题:



0

推荐

林伯强

林伯强

20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Santa Barbara)。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能源经济学。

文章